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民俗>
诏安县的传统民俗节日中元节
2016-04-13 16:01:11  来源:  责任编辑:江超  

唐代开漳,中原汉族移民至闽地最南端,毗邻广东处聚居,后设诏安县。诏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历代人文荟萃,文风炽盛。唐初,陈元光开发漳州,中原文化直接传入诏地。宋代,陈景肃等名学者在渐山、九侯山等地结庐讲学,创设书院,传播文化。古老的民族,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淳朴的民风,遗留下多姿多彩的民俗。

诏安县的传统民俗节日,一年可分为八大节,俗称“时年八节”。

踏着春的脚步,春节翩然而至。辛劳一年的人们洗净风尘,换上新衣,欢度节日。春节凌晨,家家户户燃起“开门炮”,以示开门大吉,纳入一年的好运气。早餐一般食素,不动荤腥。民间还有许多的禁忌:不动刀、不喝米汤、不持扫帚、不动针线……总之,不干活、不讲粗话、不打骂小孩、不夫妻吵架、不与邻里纠纷……图的是和和善善。

吃过早餐,人们开始相互走动贺年。亲朋好友见了面,互祝“新正如意”,回曰“大家、大家”,一派喜庆祥和,张张笑脸如花。这样的拜年持续数日,亲友间互赠礼品,无非糖果、茶叶、蜜饯等一些土特产,但红柑两颗却是要的,图的是双双大吉(桔)。

初一新春至十五元宵节,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下孝”的日子,这期间出嫁的女儿都要携礼物回娘家向父母“拜正下孝”;传统的“下孝”礼品是熟猪脚和甜米果。女儿与女婿携儿女一起回家,与父母兄弟相聚,按俗例留下吃午饭,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春节之夜,举城欢腾。街巷有一处处民间演奏、潮剧清唱、灯谜,街道上舞狮、舞龙、舞鸟,一片欢声笑语,处处人海如潮。转眼到了十五元宵节。到处披红挂彩,灯笼高悬。时值春暖花开,男女老少相邀游玩,盛况空前。

元宵节家家户户蒸甜果敬祖先。甜果用糯米浆和红糖或白糖蒸成,甜润爽口,图的是日子过得甜甜爽爽。此时恰值柳芽吐绿,桃花盛开,年轻的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郊游,随手折几枝含苞的桃枝回家插在花瓶观赏。一年的好日子便悄悄绽开了。

春雨霏霏清明到。三月初三古清明,是诏安人追念先人、祭扫坟墓的节日,也是保留从中原沿袭一千多年来的古俗。这天早上,家家户户备上祭品到祖先坟墓祭扫,往坟墓上添草皮、压白纸。许多人家都备了多种多样的食物,或自家,或邀亲朋在坟墓前就餐,缅怀先人,别是一番情趣。

天气渐热,便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门楣上挂一束榕、柳、蒲、艾以示避邪,小孩脖上挂了用彩绸制成,内包中药香料粉末的小饰物,以避瘟疫。时值溪河小涨,县城与近水乡村便在溪河里赛龙舟。溪河两船拼力相赛,堤岩上观众呐喊助威,煞是热闹。

民俗中还有“跑贡王”的节目,是为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部将而举行的活动。

旧历七月十五便是“中元节”,是民间飧鬼节,也是唐代以前中原大地民俗遗风。中元日家家户户于傍晚起在户外摆桌上供,祭飨孤魂野鬼,一直到午夜才化纸收供。其中寄寓着劳动人民朴素善良的愿望。

秋高气爽,中秋月圆。诏安民间的中秋夜,家家户户在天井或阳台摆上桌子,桌上摆满糕饼、水果,焚香赏月;老人缓缓“讲古”,孩童嬉戏追逐,偶有民间艺人月下丝竹管弦,清音袅袅,……派太平盛世的祥和气象。

冬至日是民俗冬节。此时秋收已过,猪出栏,粮入仓,农事闲,人气旺,是乡下一年的庆丰大节,家家户户一派喜庆,宰猪羊,杀鸡鸭,搓糯米圆子,蒸制糕果,贴红联,礼祖先,敬田头土地公,有的乡村还演社戏庆祝丰年。

岁月如梭除夕到。诏安民间称除夕为“年夜”,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节日,也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因此格外隆重而喜庆。

古历二十三日之前,家家户户大扫除,光光鲜鲜迎年夜。二十四日摆供焚香送菩萨、灶君上天。接下来便是置办年货。一年终了,在外的人要回家团聚,在家的一年辛劳该歇歇肩,享受一下好日子的滋味。

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到处一片红彤彤,节日的喜庆便涨满每个人的心间。除夕晚餐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家家户户佳肴满桌,中间置一火锅,全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俗称“围炉”,取全家团圆欢聚之意。饭后,备上一大碗米饭在灶台,称“过年饭”,插一朵红纸花,称“饭春花”,表示粮食丰足;摆上两个红柑,表示大吉;点一盏灯,表示“守岁”。午夜十二时一过,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

(二)祭祀祖先

民间的祭祖活动,有庙祭、墓祭、岁祭、生辰忌日祭。岁祭中有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除夕祭。宗族春秋要举行隆重“二祭”(今已废)。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称“做忌”。此外,凡遇族中人升学、升官、生儿婚合,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礼。凡重大祭祀,举族同聚,摆宴欢饮,民间称之为“吃祖”或曰“吃公”。

民国春秋两祭。春在旧历正、二月,秋在旧历八、九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为忝,旨酒佳肴,以祀神前。农民终年胼手胼足,埋头苦干,到了是日,遂放纵尽看,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谚称为:“傍神祝福”。

(三)烧香点烛

民间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龛佛前,或到乡里宫观庙殿烧香点烛成俗。春暖秋爽时节,更时兴成群结伴到平和三坪祖师公、圆山脚下仙祖、莆田湄州湾妈祖,甚至坐火车、搭船、乘飞机到南海普陀山、九华山等地进香朝圣。

神诞即神的生日,是日民间要杀鸡蒸粿,焚香上供、大宴宾客,演戏敬神,热闹异常,俗称“闹热”。用仪仗、鼓乐、艺阵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村井,谓之“走尪 ”。除此以外,还举“卦香”仪式,组织众多的信男信女,列队到该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灭香火。“卦香”之日,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五色旌旗,鼓乐吹打,神轿佛辇,化妆的高跷、马队、凉伞以及旗、锣、鼓、枪,无所不有,招摇过市,现今还出现以汽车、摩托车代步引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破除迷信中,做神诞、“卦香”等封建迷信活动一度基本消迹。但由于传统习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些迷信活动长期以来时隐时现,70年代末以后又有所回潮。

(四)醮年之祀

谚云:“南州重皇神”。醮年分为“清醮”、“王醮”两种,清醮祀玉皇,王醮祀王爷。乡村以王醮为多。有2年一醮,有6年一醮,有12年、20年一醮。甚至有40年一醮。醮年一到,农民必多种蔬果,多养牲畜,以备到时祀神之用。届期邀请道士,大建罗天大醮,祀期有3天,也有5天。过去大演京剧,今改演芗剧,大宴亲朋。凡属宗姓之乡,必备盛大之生猪生羊,牲醴匹帛,并选小孩装扮故事,骑于马下曰“马艺”,抬以彩棚曰“棚艺”。族长拈香导前,旌旗蔽日,锣鼓喧天,鞭炮震耳,号炮雷鸣,浩浩荡荡,沿途敬送,或“祀皇”,或“祀王”。抵乡之前,主祀各家长,列队出乡接送,迎至庙前三拜礼毕,大设筵席陈列村中,凡属祀王的乡人,不分老少,都可自由入席,尽欢而散。每届祀年,乡民需费,贫者百余元,富者数百元,虽平日异常节俭,至此亦大张门面,不肯示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曾废。80年代以后,此风又起。

(五)祭祀山川

封建时代,州官到任,须到城西祷告山川。行礼之序先拜天宝山,再拜圆山,接着拜西江(今九龙江西溪),最后拜九龙江。每一位祭品为脯一盘,用猪肉食3斤;醢一盘,用鱼3斤;果子3盘,并列为一行。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2008231号) 联网备案号 :3506240235067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34200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10006
  • 地址:诏安县南诏镇良峰路县委大楼二楼
  • 邮政编码:363500 联系电话:0596-3321216  投稿邮箱:zwtxtg@126.com
  • 诏安县融媒体中心拥有诏安新闻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 诏安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zwt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