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民俗>
诏安的一至八街,你了解多少?
2016-06-16 09:06:57  来源:诏安丹讯网微网  责任编辑:康逊斌  

     在诏安,人们常以一至八街来命名城关内各处地名

    人们也在谈及谁谁谁的时候常会说到某某某是来自某“街”的

“街”成了诏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

    但或许很多诏安人还不知道“街”的由来及各“街”的特有文化

  一街(西门社区)

  一街现名西门社区,位于诏安城中心南部包括28条街、路、巷,人口约合8989人,古时因位于县城西门地域,故名。1967年文革中改称为“五·七”大队。1979年10月恢复为第一街居委会。1980年地名普查后命名为西门街,后来在2002年再次改为西门社区至今。
 

 

  一街内存有各类古迹:有明代建筑“父子进士”石牌坊、清代建筑“关帝坊”、“节孝坊”;“城隍庙”、“关帝庙”、“西亭寺”、“青云寺”、“慧灵堂”以及一千三百年前唐垂拱间置县时开凿的“怀恩古井”,至今清泉不竭。


 

  

  二街(城内社区)

  二街现名城内社区,地处南诏镇东南部,包括20条街、路、巷,人口约合3782人,因辖区在旧县城内故名。1967年文革中将本辖区分为二部份,东部为三街管辖,西部为一街管辖,后再划入恢复原二街,1980年地名普查后命名城内街,于2002年10月份才命名为现在城内社区居委会。

  东边有南门塘,一旦下雨时,“水清如明镜,游鱼可数”系南诏城内蓄水点和出水口,塘边有黄厝祖庙、李厝祠,有全县原最高有名望天然洋楼,塘边有“行宫”南善庵。

 


 

  本社区与西门社区原同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明代建筑“文庙”,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常安商业区中心。(PS:文革烧掉了)

  三街(东门社区)

  三街现名东门社区,地处南诏镇环城路中心区域,东至东关社区,西临城内社区,南连人民市场,北通环城北路。包括18条街、路、巷。辖区面积约5000平方米,人口约合3261人,因辖区属旧城东门部份地区故名,民国时属西南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一街三片。按序数称为三街。曾设城关区公所,1967年文革中改称朝阳大队,1979年10月恢复第三街居委会,1980年地名普查后,命东门街,2002年改东门社区。
 

 

  社区素有南诏文化中心的称誉。社区环城东、南段是城关主干线,通汽车、商店鳞次栉比,为水产品、农资、食杂、百货、水果等市场,南诏人民市场建在境内,经济繁荣。东门社区有明代建筑,“天宠重褒”、“浩敕申驰”、“ 卿驰典”等三座石牌坊,宏伟壮观,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辖区内有家庙祠堂等古建筑数间为社区特色。

  四街(东城社区)

  四街现名东城社区,地处南诏镇东南部。东邻南关社区居委会南仕西路,西接澹园社区的良峰路,南临五一村田地,北以环城南路为界。包括16条街、路、巷。人口约合5253人(不包括农业人口)。
 

 

  辖区以原东城村为主,故名。民国时属西南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三片,按序数称第四街。。1958年与五一村管理区合并,属卫星人民公社。1966年9月析出五一管理区,成立五一大队。1967年文革中改称第四街革委会。1969年6月与五一大队合并,1971年1月划出五一大队。1979年10月改称第四街居委会,2002年改称东城社区至今。
 

 

  四街为南诏镇东南部工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公司、门市鳞次栉比,市场繁荣。县邮政储蓄所、县农行营业所、个体百货商店等单位设在此地。境内有明宪小学一所、明宪幼儿园一所、怀恩中学一所。
 

 

  五街(南关社区)

  五街现名南关社区,地处南诏镇南部,直距0.5公里,东至通济大桥,南至深桥大美村,西邻东城社区居委会,北临中山东路。聚落依东溪冲积平原而建,包括53条街、路、巷,人口约合6804人。
 

 

  在历史上,因位于县城南地区(古时为一片埭田地,分为东路乾、溪沙尾二大片合称南关)而命名。民国时属西南镇、中山镇,辖东里、信义、仁爱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城关区,按序数为第五街分三片。1967年文革中改称“五四”大队,1979年10月恢复第五街居委会,2003年改为南关社区。

  社区内有古迹是明代建筑“朝天宫”,晚清乾隆时代扩建,现重修,保留明清两代风格,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建筑“东里庙”列为市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峰祖祠”、“秀水祖祠”、“泉井祖祠”、“东溪祖词”等古建历史祠堂文化,居民以沈姓为主。

  六街(东关社区)    

  六街现名东关社区,地处南诏镇东南部,直距1.7公里。居委会驻东关永垂巷6号,与桥东镇政府隔溪相望,西接东门社区,以环城东路为界;南邻南关社区,以中山东路为界;北通东北社区。聚落依东溪冲积沙质平原而建,呈三角旗形。包括27条街、路、巷,人口约合5081人,辖区居民姓氏构成复杂,计有30多种姓氏集居,其中以林、蒲、杨姓居多。
 

 

  辖区旧称东关(旧县城东门外),沿用旧称。民国时属东北镇,设三保(忠孝保、溪岸保、市后保)32甲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一街三片区,属城关区第六街。1967年文革改称红卫大队。1979年10月复称第六街居委会。1980年地名普查后命为东关街居委会,2002年改称为东关社区。

  社区内个体工商业、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其中灯笼街“百年老店”——“庆源号彩绸庄”民间手工技艺于2008年荣获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关社区地处东溪西岸,东溪航运可直接宫口港,漳汕公路横跨东溪,贯穿本社区,水陆交通方便。辖内古迹有明代建筑“东岳庙”,1987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列入“福建省民间信仰联系单位”;2009年2月列入“漳州市对台交流重点宫庙”。社区传统文化项目:“东关舞狮”、“公背婆”曾多次应邀参加“漳州水仙花节”、“漳州地改市”、“厦门市广场民俗节”及广东汕头大桥剪彩通车等大型庆典活动、表演献艺,深受海内外人士的赞誉。改传统项目已于2010年申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街(东北社区)

  七街现名东北社区,地处南诏镇东南部,直距约1.5公里,东临东溪,西以环城北路为界,南邻东关社区,北至北关社区。聚落依东溪防洪堤西侧而建。包括18条街、路、巷。人口约合4227人。

   因辖区属原东关与北关各一部份地区,故名。民国时属东北镇,设二保二甲社(即广美保与和平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一街三片,属城关区第七街。1969年撤并街时,将长兴街至打石街等七条小街巷划入第七街。1969年将许厝寨、百岁祠等十一条小街巷划入第八街。1979年10月划还原辖区,恢复第七街居委会。1980年地名普查后命名东北街。2002年10月命名东北社区。
 

 

  社区内人口主要姓氏复杂以沈、许、谢、林、黄为主。以北门市场,与新市街、大路街同为本辖区主要道路。东、西两侧紧靠水、陆交通要道,船舶、车辆可直达本社区。境内有明代建设“一玄天上帝庙”和“昭应候庙”,分别被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街(北关社区)

  八街现名北关社区,地处南诏镇东南部,东临东溪,西邻澹园街大菜园路,南接东北社区庙前街,北至梅峰村虎沟,包括17条街、路、巷,人口约合4616人。本社区位于旧城北关社区。民国时属东北镇,设二保二十五甲社(真君保辖十三甲、慈云保辖十二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一街四片。1967年文革中改称“八一”大队。1969年划入第七街许厝寨、百岁祠等十一条小街巷,改称二街。1971年析出原第十一条街巷,复称第八街。1980年普查后命今名。 

 

  居民中多以沈姓、许姓。孙姓、涂姓、谢姓、何姓夹杂其中,境内东有龙亭巷,西有小宅至后塘,中有真君街为主要街道。社区内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场达三十多家,于真君街的服装加工场就有10多家,素有“纺织一条街”的美称。


  社区内有明代建筑“护济宫”、“慈云寺”、“真君庙”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尊三堂、孙厝祠等明代名祠。最负有盛名的是文化历史遗址的“贡王台”,每年的端午,社区内各寺庙在这里举行游神活动,吸引众多的居民群众前来观看。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2008231号) 联网备案号 :3506240235067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34200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10006
  • 地址:诏安县南诏镇良峰路县委大楼二楼
  • 邮政编码:363500 联系电话:0596-3321216  投稿邮箱:zwtxtg@126.com
  • 诏安县融媒体中心拥有诏安新闻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 诏安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zwt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