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乡:小小桑葚 农民致富好路子
2022-04-19 19:52:47  来源:诏安融媒体中心(诏闻天下)  责任编辑:许晓虹  

  诏安新闻网讯(陈欣 通讯员 陈丽娜 沈瑾烨 实习生 沈嘉敏)眼下正是桑葚成熟的时节,在建设乡水头村的果林内,绿叶掩映间,一串串红紫色的桑葚挂满枝头,油润饱满,十分诱人,果农穿梭在桑田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据介绍,黄解城种植的桑树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本地桑,成熟桑果呈紫黑色,圆润饱满,汁液丰富,酸甜适口,可供鲜食、泡酒,食果售价可达每斤10元;另一种则是台湾长果桑,果穗细长似毛毛虫,成熟的果实长约8-14厘米,呈红色、紫红色居多,鲜甜爽口,果香浓郁,口感、甜度都挺清新,在市面上很受欢迎,售价可达每斤15元左右。因成熟桑果采摘期在30天左右,保鲜期短,鲜果一般是当天采摘当天食用,由此销售方式多是果园自摘、下单预订居多,为了这一口美味,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也有不少。除了采摘鲜果以外,建设乡引导种植户尝试新路子,桑葚深加工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如今,桑果干、桑叶茶、桑果酒等多种衍生品经由电商物流销售到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一树多用”。据了解,去年桑葚茶产量在6000斤左右,每斤桑葚茶可卖到150元。据了解,今年以来,建设乡以“七比一看”活动为载体,聚焦发展定位,以“一村一品”模式作为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壮大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手段,引导农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桑葚是水头村“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该村从2017年开始种植桑葚,通过大户带动、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途径,不断改良桑葚的品种和结构,逐步形成桑树种植、采摘体验和深加工融合发展的桑葚产业体系。目前该村桑葚种植面积近25亩,今年预计收入在120万元左右。通过科学管理,施用无公害有机肥,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桑葚产业链带活了村庄经济,小小桑葚,拓宽了村民就近就业渠道,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下一步,该乡还将逐步扩大桑葚园种植规模,探索“合作社+集体经济+休闲观光游+生产企业”村级连片联动发展模式,让桑葚产业成为全村共富的“金钥匙”。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2008231号) 联网备案号 :3506240235067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34200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10006
  • 地址:诏安县南诏镇良峰路县委大楼二楼
  • 邮政编码:363500 联系电话:0596-3321216  投稿邮箱:zwtxtg@126.com
  • 诏安县融媒体中心拥有诏安新闻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 诏安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zwt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