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非遗>

【闽人智慧•漳州篇】诏安黄金漆画:时光不褪黄金漆 代代守望传“非遗”

2023-08-08  来源:诏闻天下  责任编辑:许晓虹  


image.png


黄金漆画的历史悠久,一般认为最早源于中原地区的油彩画,唐代随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南下将士传入闽南地区。后经当地艺人不断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一门具闽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诏安自宋代便开始修建“西山岩”,而寺庙的建筑少不了对木构件的油彩装饰。由此推断,诏安黄金漆画可能在宋代时便已经产生。明清时期,诏安大兴寺庙、祖祠建设,装饰有黄金漆画的家具也颇为盛行,黄金漆画便得到迅速发展。近现代,诏安黄金漆画家吴埜山和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沈福文开创中国现代漆画。传承至今,诏安黄金漆画已成为中国现代漆画极为重要的派系。


image.png


黄金漆画,俗称“溜金画”或“擂金画”,是闽南地区寺庙或祠堂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漆料优良、漆艺高超、久不褪色。黄金漆画不仅应用于寺观宫庙和祠堂的建筑装饰,还广泛应用于眠床、衣柜等中式家具的装饰。其内容受潮汕戏曲的影响较深,比较常见的是各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之类的,也有花鸟虫鱼、名胜风光,以及一些美丽吉祥的花纹图案,造型写实,栩栩如生,象征吉庆祥瑞、寓意富贵安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题材十分丰富。

据了解,黄金漆画需要在被装饰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漆(漆料为“大漆”或称“福建漆”“建漆”)再上“退光漆”,反复磨光之后,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画,最后用金箔施行贴金,这是黄金漆画技艺难度最大的一道工序了,稍不注意便很难修改,若用力稍重些也容易把薄如蝉翼的金箔拨掉,它的工艺美感就无法展现。黄金漆画的创作有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对气候与环境条件也有较高要求,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匠人根据经验和手感来把握力度,非常考验功力。所用金料,货真价实。因此,在接到每一件需要进行黄金漆画的工作后,诏安黄金漆画传承人杨财坤总是细心观察一番,再耐心进行上漆、贴金等工序。


image.png


2011年,诏安城关的东城沈氏族人集资修建“肃斋祖祠”,邀请杨财坤对祠堂里的神龛、柱联、匾额等木构件进行“溜金”装饰。他日以继夜,精心钻研,将最好的功夫展现出来,圆满地完成了该项目。人们去“肃斋祖祠”参观时,看到细致描摹、色彩华丽的黄金漆画,好评如潮。“肃斋祖祠”落成后举行庆典,杨财坤应邀参加,沈氏后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沈锡麟先生赞赏杨财坤的黄金漆画技艺,也语重心长地建议杨财坤在传承与创新发展并行,勇于突破传统黄金漆画的局限性,打开格局、放眼世界。

“我会像沈锡麟先生说的那样,继续走黄金漆画艺术创作的道路,将黄金漆画创新传承下去,更好地将先祖手艺发扬光大,争取让诏安黄金漆画走出闽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杨财坤说。在多方努力下,2018年7月,诏安黄金漆画被认定为漳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财坤的黄金漆画作品参加了漳州市美术馆、福州三坊七巷及台湾等地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均得到社会各界及业内专家的赞誉,并成为诏安县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出身黄金漆画世家,从他曾祖父杨田蟹开始就从事漆画工艺,并传授给他祖父杨福盛及父亲杨幼秀。他从9岁学绘画,14岁就向爷爷和父亲学习黄金漆画,至今从事漆画已逾六十年,技艺炉火纯青,仍不断向黄金漆画的艺术殿堂攀登。他还将技艺传授给儿子杨锐鑫,希望新一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诏安黄金漆画技艺。


image.png


诏安黄金漆画既是诏安独特的艺术瑰宝,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诏安黄金漆画有依托寺庙、祖祠建筑与仿古家具业的发展而发展,以及形成与北方或其他地区不同的极具诏安地方特色的细腻、华贵且久不褪色的两大特征,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黄金漆画在民间工艺中,特别是在仿古的寺庙、祠堂建筑和古式家具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技艺传入台湾、澎湖地区以后,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黄金漆画在今天的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