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太平镇:助推梅企改造升级,焕发青梅产业新活力

2024-07-10  来源:太平镇  责任编辑:许晓虹  

谈起诏安县太平镇,人们就会想到青梅,这也是太平镇发展农业的“当家果”。20 世纪 60年代初,诏安县太平公社依靠集体的力量向山发展,实现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目标,八闽大地大兴“太平之风”。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太平镇坚持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引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将青梅这个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壮大,找准功能定位,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太平之风产业行。


image.png

走进位于诏安县太平镇的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青梅制品令人应接不暇,梅精、梅软糖、梅饼、梅片、梅干、梅条、青梅酒等应有尽有。来到食品生产车间里,可以看到工人们全都穿着整齐划一的无尘工作服、戴着口罩、头套、手套,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一颗颗青梅,经过挑拣、清洗、腌制、晾晒、去核、退盐等多道工序,最后来到包装机前,一罐罐包装好的梅制品从流水线上传下来,站在机器末端的两名工人熟练地将产品装箱封口,再销往国内外变身货架上的一件件休闲食品,价格翻了好几番,成为带动太平镇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image.png

据悉,太平镇作为“中国青梅之乡”诏安青梅的主产区,有着青梅产业“十亿元强镇”这个金字招牌,青梅种植面积达5.1万亩,2023年鲜果产量5.16万吨。太平镇青梅经营主体78家,其中规模以上青梅加工企业4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青梅年初加工能力达3.12万吨,深加工能力达1.2万吨,主要加工生产蜜饯类、盐渍类、凉果类、酒类、饮料类、混制品、保健食品类等7大系列46个品种青梅精制品。2023年青梅全产业链产值达14.2亿元,2023年四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6.54亿元。

image.png

围绕着青梅果,太平镇的青梅加工产业逐步发展,如今已成为青梅销售集散地,一大批精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拉动本地就业增长和农户增收。福益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技术加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迎来质变。之前,福益公司的生产还是处于人工操作的水平,加工环节都得由相关的工人来独立完成,不仅人工成本高,人也容易疲劳出错,效率和效果一般。后来,福益公司升级新建了五号厂房,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9073㎡,目前正在陆续更新最新型号的自动化设备,包括气泡清洗器、自动化去核机等大型自动化生产线,预计今年7月份能全部完成更新并投入使用,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源头清洗环节得到升级,对于异物的挑选也更彻底,清洗出来青梅更干净更漂亮,自动化去核速度也提升很多,自动化包装更是能分得清大小规格,让包装环节更加规范,总体来说,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image.png

“去年的生产线还是要靠工人来操作,订单多的时候效率就显得不够高了,因此,老板下定决心要加大投资力度升级自动化生产线,目前接了几个大订单,所以正在抓紧推进自动化,预计机器全部配套完成后产能能翻好几番。”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信心满满的说道。

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升级改造还只是太平镇青梅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平镇通过“诏商回归”工程吸引更多在外企业家投资推进青梅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同时引导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在资金支持上,太平镇协助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申报设备购置补助,并帮助企业完成新的技改项目备案,等今年设备全部购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明年就可以申请技改补助资金。

太平镇除了推进里面的青梅食品加工厂“二产”产业升级,还推进了外面的食品源头青梅果实品质“一产”产业升级,在太平镇投资兴建的300余亩现代化果园里,引进了果园开垦、种植、果树整形、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种植技术,打造成青梅现代农业种植区,通过对老青梅树进行间伐、矮化、压枝整形,科学增施有机肥改良老旧梅园土壤酸化的现象,促进果园土壤生态平衡,新铺设的管道还会将水与肥自动喷淋到每一株青梅树。通过科学手段,青梅果实品质大幅提升,企业得到优质原料,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真正的双赢。

下一步,太平镇将进一步完善推进青梅产业“三产”升级,以现有的青梅产业基地为基础,整合太平镇独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客家人文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特色,突出梅文化,打造富有太平特色的青梅基地生态游,实现农文旅融合。同时,打造“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民” 种植及加工模式,推动“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达到三产创新融合机制,帮助企业和农户拓宽青梅销路,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