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珍爱生命 远离未爆弹——未爆弹药宣教警示

2025-06-27  来源:县国动办  责任编辑:许晓虹  

什么是未爆弹?

未爆炸弹药,又称未爆弹,主要指射击或投掷后,应该爆炸而没有发生爆炸的弹药,广义上讲也包括销毁爆破时所发生的未爆弹药。其特点是引信的保险机构已部分或完全解除,当再受到外界力或电磁等作用时,极易发生爆炸。

未爆弹的危险性

一是因引信零部件卡滞、储能电源放电不完全等原因可能造成延迟发火,一定时间内未爆弹存在爆炸可能;

二是电发火引信未爆弹,受手机、对讲机、电台等射频源影响可能引起爆炸;

三是随进子弹、子母弹子弹,容易被误认为不带火工品的金属残体,一旦触碰就会爆炸;

四是枪榴弹、单兵火箭筒弹、无坐力炮弹未爆时,通常暴露在地面,甚至外观完好,一旦触碰就会爆炸;

五是搜寻未发现、未按规定彻底销毁、甚至遗弃或者掩埋的未爆弹,长期不失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关于非法破坏军事设施

及违规处置未爆弹药(弹片)的法律规定

1、非法进入训练场、不听制止的,破坏训练场围墙、围网等周界防护设施的,依照军事设施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处罚,符合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三百七十一条规定的,分别以破坏军事设施罪、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定罪处罚。

2、挖捡、非法买卖未爆弹药,符合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分别以盗窃弹药、爆炸物罪和非法买卖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

3、非法买卖未爆弹药拆解的炮弹引信、火炸药,符合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以非法买卖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

4、非法进入训练场挖捡炮弹残片,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5、因敲击、拆解未爆弹药等行为引发爆炸,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分别以过失爆炸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6、明知是非法拆解的未爆弹药或者非法挖捡的炮弹残片及其所产生的收益而窝藏、转移、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符合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7、有非法挖捡买卖行为,经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上交未爆弹药、炮弹残片或者销售炮弹残片违法所得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爆弹药的危害

案例一:2009年7月21日,某演习期间,在两轮射击间隙,3名地方人员擅自进入落弹区捡拾弹片,期间第二轮射击开始,致1死2伤。

案例二:2014年9月8日,1名地方人员将在某训练场内捡拾的1枚未爆弹带回家自行拆解,过程中发生爆炸,致其本人当场死亡。

案例三:2021年3月19日,某部实弹射结束后,担负警戒任务人员按预定路线徒步返回集合点,途中误踩未爆弹发生爆炸,致1死1伤。

案例四:2021年5月22日,某靶场实弹射击期间,2名地方人员捡拾敲击未爆弹发生爆炸,致1死1伤。

案例五:2023年5月11日,某训练场发生1起地方人员擅入场区挖捡弹药残片,引发未爆弹药爆炸,致1死2伤。在对周边村镇未爆弹药进行清查时发现,4户村民家中非法存有军用爆炸物,分别以涉嫌盗窃爆炸物罪和非法存储爆炸物罪立案侦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爆弹(弹片)处置的奖励机制

发现未爆弹,应迅速远离现场,回撤至安全距离(100米以外),并拨打电话通报地方派出所或部队,提醒并阻止他人靠近现场。待部队人员到达后指引至未爆弹现场。同时,为保障部队训练场区周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2189部队就未爆弹(弹片)处置建立以下奖励机制,望广大群众相互监督。

一、发现报告未爆弹奖励机制。在训练场内及周边发现未爆弹(不得移动未爆弹)并主动报告的,根据弹体大小由部队奖励200-300元。

二、举报非法挖捡买卖未爆弹(弹片)线索奖励机制。提供非法收售挖捡弹片线索的,经查证属实由部队奖励500元;经该线索查实非法收售挖捡弹片达到5公斤以上的由部队奖励800元;提供非法挖捡未爆弹并将之带离训练场线索的,经查证属实,根据弹体大小由部队奖励300-500元;提供非法买卖未爆弹线索的,查证属实由部队奖励800元。

举报电话:

32189部队黄参谋:13538916731

32189部队周干事:18512022400

桥东派出所:3313447

梅岭派出所:3562001

诏安县公安局:110

广大人民群众: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国防军队事业的支持,要牢记破坏军事设施、擅入训练场、挖捡买卖未爆弹药和炮弹残片是违法行为,切莫以身试险。若发现未爆炸弹头、未完全爆炸弹头碎片或无人机残骸,为了您及他人的安全,切莫擅自捡拾,更不能自行拆卸,请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派出所处理;或与我部联系,以便妥善处理,我们将按规定给予第一报告人适当物质奖励。如捡拾后因拆卸、敲击、藏匿或转卖等引发不良影响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并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