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许晓虹
清晨六点,诏安县四都镇城楼村,夏风微湿,远处传来几声低沉的牛哞。福建诏安丹龙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的育肥场里,工人们正忙着清洗牛舍、投放草料。再过几天,这里将迎来1.3万头肉牛中的“先遣队”。
“这批牛一来,我们这就是南方单体最大的肉牛养殖场了。”场长陈毅军抹了把汗,语气里透着自豪。他身后,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牛舍,远处还有正在收尾的粪污处理区和草料加工车间。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养殖场,而是诏安县打造“南方肉牛集散中心”的关键落子。从县农业部门获悉,该项目总投资4.75亿元,占地97万平方米,仅一期就可存栏肉牛1.3万头。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辐射闽粤两省、对接“北牛南运”的重要枢纽。
小牛倌的大时代
诏安人与牛,素有渊源。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一批诏安人走出家乡,在泉州、汕头甚至外省从事牛肉屠宰、火锅餐饮行业。据统计,目前在全国从事肉牛相关产业的诏安人超过5万,仅在闽粤两省,日屠宰量就达1000头。
“但我们以前大多‘替别人养牛’‘帮别人卖肉’。”诏安合盛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振义告诉记者,“自己没场地、没规模,价格说不上话,利润薄得像张纸。”
转变始于前年。诏安县立足区位优势——地处福州与深圳中间,车程仅4小时,恰处在“热鲜牛肉供应圈”的核心辐射带——提出打造“南方肉牛集散中心”,推动产业从“分散养殖、外地调肉”向“集中育肥、就地屠宰、冷链直达”转型。
诏安县的一处养殖场里,肉牛在悠闲进食。 (诏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是诏安肉牛产业最好的时代”
“以前我们卖活牛,一斤十三四块,刨掉成本几乎不赚钱。以后自己屠宰、分割,牛肉可以直接进超市、进火锅店,附加值起码翻一番。”一位已签约入驻的养殖企业江万强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目前诏安全县牛肉日消费量约80头,但大多依赖外地调入。集散中心全面投产后,不仅可满足本地需求,还可每日向外输送数百头牛肉,年产值预计突破20亿元。
夕阳西下,育肥场里的工人们还在做最后的设备调试。场长陈毅军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牛舍,笑着说:“这批牛进来,诏安就要‘牛’起来了。”
一头牛,牵起的是一条产业链。诏安不再满足于做“牛贩子”,而是要成为“牛老板”。
诏安人的幸福 从一顿牛肉开始
诏安,福建最南端的小县城。和许多县城一样,这里随处可见旧城改新的痕迹,以及暗藏在街头巷尾里,依然鲜活的闽南味道。
诏安和潮州交界,又深受泉州地区影响,所以当地人吃牛肉的习惯即有闽南特色,也有广东风格,不食冻品是最基本的坚持。
县城中等大小的市场里,就有五六家鲜肉档口,销售的大多是本地黄牛,再加上街道边行走三五步就能看到的牛肉店,无怪乎有人说,诏安人就是在牛肉店里长大的。
01
卤牛肉
当天屠宰的鲜牛肉,根据部位的不同,分锅炖煮统一口感,最后再集中到卤锅里。卤牛肉的汤汁既是卤汁,也是汤底,每日现熬,确保新鲜。富有广东特色的南姜是唯一的香料,除腥的同时带来一份隐秘的姜辣。除此之外,用虾油替代酱油,丰富咸味与鲜味的来源,则是诏安人特殊的习惯。
牛肉和牛杂都是提前卤好,挑完之后切成大块,再浇上熬了整个上午的牛肉汤,就是诏安牛肉饭的入门版本。原味牛杂汤或是西红柿牛肉汤,搭配一盘蒜末苗卤牛肉,炒一个时令青菜。简单的搭配,享受却翻倍。
牛腩肥瘦相间,牛脸软糯,牛腱子瘦一点,孩子们喜欢。咬住牛肉的瞬间,肉香在口中蔓延。厚切的刀法让风味更加浓郁,口感则是软而不烂,四分劲道搭配六分软糯的绝妙平衡。
牛腿部位 肌肉多脂肪少,并非做卤味的最佳选择。用来搭配番茄,则别有一番天地。
诏安常年湿热的天气,造就了当地人对清淡爽口的喜爱。漂浮的油花来自于卤肉的汤底,帮助苹果酸、柠檬酸和番茄素尽情释放。番茄既是配菜也是唯一的调味,温和的果酸中和牛肉的厚味,只需要汆烫10秒,肉嫩汤鲜又开胃解暑,是食客们不愿错过的夏日首选。
假如想体验更古老的诏安风味,当地人会推荐牛杂汤。同样无需额外调味,牛杂、牛血和牛肉丸的加入,将卤汤的香气推向峰值。
牛里脊铺满米饭,确保肉汁能均匀渗透。姜丝和本地咸菜稍加辅助,就是从潮汕传入诏安的尝鲜吃法。
如果说卤牛肉是诏安人
对家乡共同的记忆
每一家牛肉店也少不了
自家的私房味道
然而这些都只能解馋难得尽兴
为了感受牛肉本味的极致
诏安人另有选择
02
涮牛肉
牛肉火锅,粤系火锅的代表之作。早年为了生计,大批诏安人外出务工,到汕头一带学厨。加上饮食习惯相近,做牛肉火锅的手艺自然而然在诏安落地生根。加上诏安地方小,大大节约了鲜肉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地利与人和,共同造就了吃牛肉火锅的好地方。
牛肉的脂肪中,约有50%都是不饱和脂肪酸。这种鲜美馥郁的成分,容易在光和氧气的影响下发生氧化,风味锐减。所以标准的解牛,需要从肥到瘦,依次分解。
跟随肉质变化,下刀的厚度也要改变,肉质越瘦 下刀越薄,两刀一断,形成连刀。这样即可以保证肉质不老,同时又有大口吃肉的满足快感。
和冷鲜肉讲究排酸的处理工艺不同,只要分解的速度够快,破坏鲜甜的乳酸就来不及堆积。从切片到摆盘,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此时的牛肉饱含水分,直至上桌,仍旧能够牢牢黏在盘子上,直立90度也不脱落。
鲜、薄、黏
这是衡量解牛师傅的三个标准
也是诏安人对牛肉的最高礼遇
和大城市不同,诏安人的慢节奏生活,让上午11点的火锅店就热闹起来。来吃的都知道,这个时候的牛肉火锅,全天最鲜。从解牛到入锅,2个小时的极限速度,是别处老饕们只能眼馋的幸运。
现在诏安流行的锅底,朴实无华,全靠大骨扎实的用量赢得人心。因为汤味清淡,所以从瘦肉开始涮起,最能体会循序渐进的味觉体验。
蛋白酶在65度产生凝固,过高的水温会让肉表层的蛋白酶迅速凝结,鲜嫩的口感大打折扣。所以吃牛肉火锅讲究在汤底沸腾之前,将牛肉放在漏勺里三浸三晾,过秒即捞,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此时的牛肉尚能看见淡淡的粉色,这就是鲜的证明。
蘸上少许沙茶酱,让牛肉在嘴里融化,从舌尖蔓延到整个口腔的甜,让人突然就领悟到,什么是“大味至淡”的经典风味。
牛肉在诏安人手里,演绎出的各色风味,早已成为了和家乡紧紧相连的舌尖记忆,时时想起,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