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诏安南诏“老兵宣讲队”:兵言传“理” “声”入人心

2025-11-12  来源:市委讲师团   诏安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沈子川  

近日,在诏安县中山文化广场,一场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正吸引着过往群众驻足聆听。台上,宣讲员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带着一丝褪去烽火气却不减分毫的军人气概,正向围坐在台前的群众讲述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发声者,是南诏镇“老兵宣讲队”的成员,而这一幕,也是这支宣讲队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支由12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特殊队伍,是漳州市首支乡镇“老兵宣讲队”。自组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亲和力、说服力,成为南诏镇理论宣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深挖“兵”的资源,做活“讲”的文章,让理论宣讲既葆有“原汁原味”,又充满“兵言兵味”的生机与活力。

▲“老兵宣讲队”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活动

精锐集结,铸就“硬核”宣讲铁军

宣讲团的生命力在于其成员的感召力。南诏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优中选优,组建起这支“政治过硬、事迹突出、表达生动”的宣讲铁军。

“兵支书”沈一勤从“战场”到“乡土”,分享如何火速集结退役军人志愿者投身科普宣传,用“退伍不褪色”的平凡故事,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兵教师”沈芬立足三尺讲台,在校园沃土中播撒下爱国强军的梦想种子,以军人的品格熏陶学生,为强国强军事业筑牢最坚实的根基;“政策宣讲员”李惠波作为近几年安置的退役士兵,他精通业务,将法规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的“政策干货”,切实服务老兵及军属。他们带着不同时代的军旅记忆,却怀揣着共同的使命——让理论政策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这支多元化的队伍,以其真实的经历、滚烫的情怀,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可亲可敬的宣讲矩阵。

▲“老兵宣讲队”用快板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守正创新,打造“沉浸式”宣讲课堂

为避免理论宣讲“曲高和寡”,南诏镇老兵宣讲队积极探索形式创新,推动宣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共鸣”蝶变。

打造“故事+”深度链接。宣讲以老兵自身亲历故事为核心,有机融入地方党史、军史资源,将宏大理论融入具体情境。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历史可知可感,自然引发听众的深度共情,是实现“共鸣”的基础。

开辟“阵地+”灵活课堂。宣讲活动走出传统会议室,走进社区公园、文化广场等开放空间。在中山文化广场,台上台下的界限被打破,问答与互动自然生成,使宣讲成为一场场“行走的红色思政课”,在平等交流中促发“共鸣”。

转变“语言+”亲切话风。老兵们用朴实无华的“大白话”“家乡话”代替官话套话。这种“打开话匣子”的拉家常,不仅是为了听得懂,更是为了聊得来,瞬间拉近心理距离,让党的理论在亲切的话风中“声”入人心。

▲“老兵宣讲队”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

精准滴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宣讲的“软实力”,如何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硬支撑”?南诏镇“老兵宣讲队”给出的答案是:让理论可感、政策可用、精神可及。通过分众化、对象化的精准宣讲,他们将效能实实在在激发于不同群体之中。

面向居民群众,他们通过讲述军旅故事和奉献精神,激发广大居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让“崇尚英雄、关爱老兵”蔚然成风;

面向退役军人,他们积极树立“转岗不转志”的榜样,鼓励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新“战场”上续写荣光;

面向政策对象,他们则以专业服务传递温度,将法规条文转化为维护权益的“暖心利器”,切实提升归属感与幸福感。

谈及宣讲队的规划,南诏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在组建宣讲队的基础上,我们将及时汇编宣讲手册,建强用好宣讲阵地,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下一步,服务站将持续推进老兵宣讲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让老兵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更亮。

▲“老兵宣讲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宣讲活动

社区讲堂、广场课堂……南诏镇“老兵宣讲队”的旅程,远不止于一场场活动。他们用忠诚与奉献谱写的宣讲篇章,不仅是理论武装的“扩音器”,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加油站”,正为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着坚实而深沉的老兵力量。